安徽合肥东南外科医院
OA
文章

生活即康复:让穿衣、吃饭等点滴日常,化为脑瘫宝宝的有效训练

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0:22:00  本文出处:安徽合肥东南外科医院

1760408935712003.jpg

       对于脑瘫宝宝的成长,我们常常思考:除了专业的康复课程,家庭生活中能做些什么?其实,康复并非孤立的任务,它可以与日常生活自然融合。将有针对性的互动融入起居、游戏,让孩子在轻松、自然的状态下获得进步!

1760408978609114.jpg

 一、日常互动游戏   

     这类游戏无需复杂准备,利用家庭现有物品即可开展,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!         

1. 身体律动歌  

     活动方式: 与孩子面对面坐好,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。例如,唱到“拍拍手”时,引导孩子模仿拍手;唱到“摸五官”时,带着他指认自己的眼睛、鼻子。   

 主要益处: 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上肢活动度、身体意识以及遵循指令的能力。

1760409048388663.jpg

2. 推球与接球  

     活动方式:    与孩子面对面坐着,双腿自然伸展,互相推滚大号的瑜伽球或沙滩球。    对于能力稍好的孩子,可以鼓励他趴着或用手膝跪地的姿势推球。    

主要益处: 这项活动有助于锻炼核心肌群、肩臂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。  

3. 障碍行走与爬行  

     活动方式: 利用家中的枕头、靠垫或空纸箱,在地面设置简单的障碍路线。引导孩子进行跨过、绕过等动作,或鼓励他在安全的楼梯上进行手膝爬行。

   主要益处: 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下肢力量、平衡感及身体协调性。

1760409110240246.jpg

4. 指令跳跃  

     活动方式: 家长给予清晰的口令,如“开”(双脚分开跳)和“合”(双脚并拢跳),并拉着孩子的双手辅助他完成动作。可以从原地踏步开始,逐步过渡到跳跃。 

   主要益处: 主要锻炼孩子的双脚协调性、踝关节力量及对指令的理解能力。         

  二、生活自理活动       日常起居环节是锻炼孩子手部功能和生活技能的理想时机。  1. 穿衣环节     行的活动: 鼓励孩子尝试扣大扣子、粘魔术贴、自己拉拉链,或主动将手臂伸入衣袖能力培养: 这些动作有助于锻炼手眼协调、指尖精细动作及肩关节活动能力。  

2. 进食环节     进行的活动: 允许孩子用手抓取安全的食物块,并提供合适的勺子和碗,鼓励他尝试自己进食。  能力培养: 抓取食物能提供触觉体验,使用餐具则有助于提升手部抓握和前臂协调能力。       

1760409154207456.jpg

3. 整理环节     进行的活动: 游戏结束后,邀请孩子一起将玩具拾起并放入指定的篮子或箱子中。

  能力培养: 简单的抓取和投放动作,有助于练习手部的抓握与释放。    

  4. 洗漱环节     进行的活动: 鼓励孩子尝试拧干小毛巾、在家长看护下挤牙膏,或自己用毛巾擦脸。 

 能力培养: 这些活动能锻炼手部力量、手腕协调及肩肘的灵活性。  

  三、实践要点       

  01  创造参与机会: 家长可适当放慢节奏,鼓励孩子自己动手,即使过程需要更多时间。  

 02  关注努力过程: 多肯定孩子的尝试,不过分强调结果的完美。 

 03  尊重孩子意愿: 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表现出抗拒,可尝试变换形式或暂停。  

 04  确保环境安全: 所有活动都应在安全、看护到位的前提下进行。    

1760409202166576.jpg   

  

     康复的最高境界是“生活即康复”,建议家长与我们康复师保持密切沟通,我们将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,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指导,让家庭的努力与专业的医疗支持形成合力,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。☎ 健康热线:400-8120-679! 

1760409247726290.jpg

     儿童康复专家团队简介(部分)      团队核心学科带头人 胡大勇  ◆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专业,师从胡兵教授,曾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 ◆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会员 | 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 ◆ 国家专利"动态稳定髋关节支具系统"发明人 ◆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40余年,三甲医院骨科从医20多年,专注于儿童下肢功能障碍疾病,尤其擅长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、脑瘫、SMA等儿童先天性疾病、运动功能障碍,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西医结合小儿骨病专家


网站下载工具